香港工厦活化

香港特区政府重启“工厦活化”计划,支持旧工业物业改造,为投资者提供资产用途变更、价值提升的良机,在香港掀起一股重建热潮。

2019年10月2日

继2010年至2016年的首轮工厦活化计划之后,政府于2018年10月重启计划,主要面向1987年以前建造的工业建筑,限时三年内接收申请。市场称为“工厦活化政策2.0”。

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宣布重启时表示:“该计划将可盘活存量资产,带来更多物业面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需求,提高宝贵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符合条件的工厦改造项目可以不受建筑用途变更相关规定的限制,部分工厦改造可增加20%容积率。此外,政策首次允许改造整栋旧工厦作为过渡性房屋使用。

市场对于容积率的放宽反应积极。工厦活化计划2018年10月重启以来,政府已收到至少15份申请。据第一太平戴维斯记录,从首轮计划启动到2019年6月,改造申请累计超过200份。其中,以办公、零售和酒店为目的的用途变更最为普遍。

最近获批的改造项目有位于观塘的麦士威工业大厦(上图)。该工厦建于50年前,2017年被罗氏集团以13.9亿港币(合1.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将被改造成33层高的写字楼。

第一太平戴维斯亚太区研究部负责人盛世民(Simon Smith)先生表示:“新一轮工厦活化计划的启动,将使一些老旧工业建筑得到最优、最高效的利用,在重绘香港天际线的同时也将惠及相关项目的投资者。

“15个重建申请中已有三个获得审批。规划过程的快速推进反映出政府对此类重建项目的鼓励与支持。”

总体而言,由于中美贸易争端持续,下年内投资者对香港工业及物流物业的态度将继续保持谨慎。尽管如此,今年上半年工业物业领域各板块的价格依然呈现涨势。

“中美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已经显现,货物吞吐量和零售销售额双双下降,第二季度工业物业销售和租赁成交亦出现萎缩,但价格和租金暂时平稳。” 盛世民先生补充道。

拓展阅读:
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工业物业研究

大多数阅读这个主题
电子商务的持续增长和客户需求的日益“苛刻”使物流房地产越来越靠近市中心。
住房成本是亚太城市白领感到郁闷的主要根源。无论是香港、墨尔本还是孟买,尽管租金水平高低有别,但问题本质相同——推动城市知识经济发展的年轻白领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