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块链:产权、所有权,通通不是事儿
对发展中市场的投资者而言,产权保障可能是场噩梦。
房地产投资者无论大小,都曾陷入漫长、痛苦的产权纠纷,如今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产权问题的克星。 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帐本,在网络所有节点将信息——如交易、交易方以及各区块的独特编码——进行分布式存储。
“可将区块链理解为土地产权的基本构件,留置权、通行权及其他信息以代码的形式附着在区块链上,从而提供产权保障,”第一太平戴维斯东南亚地区首席执行官Chris Marriott先生表示。“这将大大节约成本和时间。”
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为信息安全提供着重要保障。与纸质记录、单份硬盘记录不同,区块链上的信息同时在成千上万甚至百万个节点上保存,不会丢失或损坏。产权变更信息也会更新到区块,从而对资产进行完整、透明且不可更改的全生命周期记录。
美国土地产权协会(American Land Title Association)称,至少25%的产权报告记录有某种产权缺陷。亚太区虽无此类数据,但可以合理地认为比例会更高。
印度对构建区块链产权登记系统表示出浓厚兴趣,瑞典更是走在技术应用的最前列。瑞典土地登记机构Lantmäteriet已在去年正式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土地和房地产登记,如今正与私营领域合作打造区块链房地产交易系统。
区块链的“用武之地”不仅在于缺乏完善土地登记制度的发展中国家。这项技术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处理,安全性高且成本极低。如广泛应用于房地产交易领域,或可显著提升交易速度以及市场流动性,而多次转手的物业更可能实现增值。
同其他许多新技术一样,区块链会导致产业的“脱中介化”,使得产权保险商、律师甚至房产代理变得多余。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协会2017年发布名为《新兴技术对测量专业的影响》的报告,指出房地产专业人士“未来可能会成为数据科学家或客户经理”。
“房地产正处于万物数字化的时代,”Marriott先生如此总结。“最终数字化会帮助我们更好、更高效地服务客户,百利而无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