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禧一代,居住新时代
想要知道市场存在那些空缺,不妨走进酒吧听听大家都在抱怨什么。
时间倒流至2016年,Yoan Kamalski注意到身边很多朋友因为类似的事情发牢骚。“新加坡的社交活动上到处有人抱怨房东、室友,抱怨住的地方过于呆板。当时已经有WeWork这样的企业别出心裁地推出新型办公空间,但住房市场还是老样子。”
Kamalski决心要改变这一局面,他创立了共享居住品牌Hmlet。如今该品牌在新加坡、东京运营若干共享公寓项目,并计划在亚太区大规模扩张。
“初起步时,我们租下大户型公寓,改造成多间后出租,试图打造出社区的感觉。后来我们获得1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得以扩大规模,”Kamalski回忆道。
“我们租了一整幢公寓楼,总面积有30,000平方英尺,改造后可以容纳80-85名住户。我们在楼顶天台开辟了社交区域,改造了停车场,使原有空间与设施得到了更充分利用。”
共享居住与合租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社区为框架打造,且通常依赖技术驱动。Hmlet即以移动终端应用为基础。“如今城市的房租高昂,但问题不止于此;人们更多在线上活动,很难形成社区,初来乍到的人尤其缺乏归属感,”Kamalski说。
“社交元素非常重要,但我们并不经常在楼里组织聚会。个人而言,我已经厌倦了谈天喝酒、在共享办公室听演讲的日子。我们可以邀请住户去一家大酒吧,因为人多,购买食品饮料时可以享受很大折扣。”
技术以及共享服务也将推动Hmlet的业务模式继续演变。“长远来看,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发掘更多方法来实现空间与服务的共享,”Kamalski表示。“目前我们在开发支持租户预定各项服务的新技术。我们希望给住户提供更多便利,避免在琐事上浪费时间。”

在“传统”业主面前,共享办公、共享居住等新概念常常被扣上“威胁”的帽子,但在Kamalski看来,Hmlet是业主的福音。“起初,我们只是向业主租房付房租,现在我们采用利润分成,如此可以增加合作业主的收益,合作期限也能延长到5至10年。在新加坡,住宅收益率能达到1.5%已属难得,而跟我们合作的最大业主可以拿到3-4%。”
“从物业角度而言,我们也开始逐步调整,寻求与大型开发商的合作。”此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利用年代较久的公寓,通过翻新改造实现增值。”
房价堪称全球之最的香港将是Hmlet扩张的下一站。香港已有一些共享居住品牌进驻,产品定位多元,有宿舍风格的学生公寓,也有相对高端的服务式公寓。
Kamalski表示:“我们相信有机会将Hmlet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真心希望能够将产品带到亚洲甚至欧洲的每一个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