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未来的新加坡产业地产
新加坡的产业和物流领域已经告别“工棚”时代,并将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迅速发展。
新加坡既要保持竞争力,也要克服作为一个小岛国必须面临的“原生”挑战。在这类需求的推动下,产业发展更趋多元,为产业和物流地产带来更多、更丰富的租户资源。第一太平戴维斯东南亚首席执行官Chris Marriott先生表示,依赖邻国提供必需品的小小岛国,其所面对的挑战在此次新冠疫情之下变得更加真实。

新加坡正寻求通过增加本国粮食产量及储备来提高粮食安全性,以防发生导致供应链中断的事件。粮食储备的增加意味着需要更多冷藏设施,这使得冷藏设施在近期成为物流板块特有的利基市场。
面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诉求,新加坡大力倡导发展农业技术和垂直农业。未来,大型室内水培农场将在新加坡产业空间中占据更高比例。新加坡计划到2030年将粮食自主生产比例从目前的10%提高到30%。今年8月,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与德国拜耳集团组建了一家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垂直农业的突破性技术。
支撑城市农场正常运转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且由于大多数市场中能源价格高企,技术落地面临阻碍,难免沦为博人眼球的“噱头”。但是,新加坡到2030年实现30%自主生产的目标以及高昂的土地价格将支撑这一领域继续增长。
一些评论员曾在2019年底发表言论称新加坡数据中心市场已经饱和,但由于疫情期间消费办公等纷纷向线上转移,数据存储需求增加,未来在5G、金融服务业和电商领域的支撑下,需求增长还将持续,预计未来五年内可达到9.1%的年均增速。
为推动创新,新加坡将需要打造更多产业空间用于技术孵化器以及生物制药、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等行业,这些也是新加坡产业规划的目标增长领域。
第一太平戴维斯新加坡研究部负责人Alan Cheong表示,通过机器人、AI与熟练人工的协作来实现产品“批量定制”的产业5.0设想是重中之重。“我们需要建设新的工厂和仓储设施,来适应这种新型制造方式。尽管这在新加坡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认为随着新工厂落成,这种新的生产流程将得到更多关注。”
甚至“常规”物流资产也需要升级,来配合新加坡物流行业的转型。新加坡将投资建设高标准的下一代设施,这有助于鼓励公司集聚效应并推动先进技术的应用。这些设施有望改善供应链、提高生产率,并为新加坡工人提供更多专业型、技术型工作。
Marriot先生还补充表示:“新加坡正在为所有行业进行技术赋能,同时有志于提高员工队伍的效率。房地产投资者需要予以关注,寻求打造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产业和物流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