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CBD:进化,而非革命
新加坡如今面临一场硬战,要将其中央商务区(CBD)打造成集“生活、工作、娱乐”于一体、更具活力的城区。
根据新加坡最新总体规划草案,新加坡将在CBD多处打造成更多元用途的项目,满足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市区重建局表示:“为更好地推进CBD继续增长、发展成为充满活力的全球枢纽,市建局将推出一套全新激励措施,将CBD定位升级为全天候多元用途区域。CBD将不仅是商务办公区域,也将是充满活力的生活、娱乐场所——一个生活方式目的地。”
规划还将推动办公空间的去中心化,以期增加一些非CBD区域的就业机会,从而减少拥堵并提高宜居性。这也是新加坡政府的一大目标。
规划出台之初受到热烈欢迎,但具体实施仍面临诸多障碍。第一太平戴维斯新加坡研究部主管Alan Cheong表示:“市建局希望通过这些激励措施提升城市活力,这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规划当局一直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未能取得显著进展。
“激励措施看似富有吸引力,但真正落实并发挥效用的空间相当有限。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改造重建,且这些区域的环境特质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Cheong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区内很多建筑都是小业主产权,开发商出售项目须获得至少80%业主的同意。此过程不仅耗时久,而且代价高。另有很多建筑属于富豪私人拥有,无出售或重建需求。此外开发商还须考虑开发成本的增长。
“新的激励计划确实可以通过再开发实现资产的商业价值,但这类资产为数不多,”Cheong说。

根据规划,安森路、塞西尔街等CBD边缘区域将增加住宅项目,打造混合用途社区。同时,罗敏申路、珊顿道和丹戎巴葛将引入更多元用途的项目。这些措施适用于20年以上楼龄建筑的改造。
以安森路、塞西尔街的写字楼改造为例,如果建筑改造为带底层零售的住宅,则容积率可增加30%;如改造成酒店或商住混合项目,则增幅为25%。
在罗敏申路、珊顿道和丹戎巴葛,如将写字楼改造为商住混合项目或非商占比至少40%的混合用途项目,容积率可增加25%。
据市建局称,CBD的公寓数量已增长到十年前的三倍水平,但区内房地产存量仍以商用为主。CBD公寓往往受到海外买家的青睐,这意味着开发商需要考虑外籍买家20%的额外印花税。
拓展阅读:
Singapor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