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办公空间与办公空间的未来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很多未知,而写字楼市场的未知似乎要甚于其他资产领域。
很长时间以来,写字楼凭借较突出的可靠性成为多数机构型投资者资产组合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员工和企业重新审视线下实体办公方式,该行业的未来走势充斥着不确定性,服务式办公空间也面临供应过剩的威胁。
受此影响,一些市场观察人士认为中央商务区写字楼“大去之期不远矣”,很快在香港中环、东京涩谷等区域,空置的写字楼与商业店铺将随处可见。他们作此预测的依据有三方面:首先,居家办公的自由和灵活开始深入人心;其次,出于卫生考虑,他们不想与同事或陌生人同处一个办公室;最后,他们希望尽可能避免每天(或每周)不甚舒适的公交通勤。
但是,线下办公终结的言论实在言过其实。首先,居家办公并不适合所有人。例如,年轻员工以及生活在亚洲城市的上班族并没有足够的家庭空间来支持居家办公。已有不少人希望维持工作与家庭生活之间的清晰界限。
我们也不应忘记办公室存在的核心价值。办公室为团队的合作与协作提供了重要场所与空间。这对于科技行业的创新企业尤其重要。亚马逊于近期确认了将在纽约等多个美国城市增设新办事处及岗位的计划。蓬勃发展的新经济行业已成为全球优质办公市场的驱动力,这类企业对办公环境的要求可以说是标新立异。
疫情使得现有市场趋势加速发酵,而不是干扰。包括居家办公在内的灵活办公方式在疫情出现前既已在市场逐渐渗透,如今这种变化将会加速推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可能会看到办公空间需求向郊区枢纽转移,以缩减员工通勤时间。这类办公空间的提供商可能包括专业的灵活空间运营商以及传统业主。
我们也不应忘记新冠疫情的周期性影响。它冲击了经济生产总值与消费者需求,办公空间需求的萎缩在所难免。但在政府刺激计划的扶持下,企业运营危机大为缓解,也乐于继续推迟房地产相关决策。对办公空间吸纳情况的长期影响最终将取决于复苏节点,此外需求特征也很重要,因为需求反弹的强度将会因行业而异,传统的市场格局也将一去不返。新经济领域的企业值得重点关注。
亚太区各子市场的处境各不相同。中国内地经济率先启动强势复苏,香港却继续面临政治动荡和疫情的双重挑战。澳大利亚面临最近三十年来的首次衰退,但顶级办公空间仍备受追捧。至关重要的是,中国以外市场的办公空间供应相对较低。在东京,即使空置率出现上扬,供应仍然极为紧张。
总而言之,新冠疫情无疑会对办公领域带来巨大的周期性影响,市场内在的结构性调整也将继续,但实体办公并不会因此而消亡。